46家重点监测市场区域成交额分析
一、2021年1-3月专业市场总体运行情况
2021年1-3月,流通分会重点监测的46家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含市场群)总成交额达到3182.71亿元,同比增长88.01%;较2019年同期增长12.90%。其中,45家市场成交额同比上涨,占总成交额的99.86%,平均增幅为88.33%;1家市场成交额同比下降,占总成交额的0.14%,平均降幅为15.52%。
从市场运行效率看,2021年1-3月重点监测的46家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平均运行效率为14295.11元/平米,同比增长86.53%,较2019年同期增长11.91%;平均商铺效率为109.25万元/铺,同比增长87.14%;较2019年同期增长12.24%。
从区域结构看,1-3月,46家重点监测市场中,东部地区专业市场成交额为2680.70亿元,同比增长80.60%,较2019年同期增长18.08%,占到专业市场总成交额的84.23%;中部地区专业市场成交额为381.70亿元;同比增长122.76%,较2019年同期下降13.32%,占到专业市场总成交额的11.99%;西部地区专业市场成交额为120.30亿元,同比增长224.02%,较2019年同期增长10.71%,占到专业市场总成交额的3.78%。
从流通层级来看,46家重点监测市场单位中包括27家产地型专业市场、19家销地型专业市场。2021年1-3月,27家产地型市场成交额达到2838.86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9.20%,同比增长86.26%,较2019年同期增长16.89%;18家销地型市场成交额为343.85亿元,占总成交额的10.80%,同比增长103.81%;较2019年同期下降12.32%。
二、2021年一季度数据分析
2020年一季度,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运营停摆,成交额大幅下滑。2021年一季度,重点监测市场成交额与2020年一季度相比,增长88.01%,经营情况大幅回升;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成交额也有12.90%的增长。由此可见,疫情对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影响已经基本消除,市场经营情况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并有所提升。
2021年一季度,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春季)、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中国国际针织(春夏)博览会等行业重量级盛会成功举办,海宁春季家博会、柯桥春季窗帘展等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主办的专题展会及时尚周等活动也在全国各地陆续举办,展会的热潮推动了专业市场成交额的提升。近年来,专业市场更加注重行业展会对渠道拓展、品牌推广、理念交流、合作对接的重要推动作用,积极组织商户抱团参展、观展,商户通过展会积累了客户,获得了订单,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果,推动了专业市场成交额的提升。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持续巩固和优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在2020年的基础上,补充和强化专业市场线上线下一站式产业链,结合自身特色打造电商供货基地、网红孵化基地、直播服务平台、线下体验中心等新定位、新功能,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将“云”思维融入专业市场的日常运营和商户的经营活动之中,持续进行模式创新和流程优化,逐步探索符合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特色优势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之路。
结语
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应在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背景下,加快转型升级,确立新定位,挖掘新优势,优化新渠道,谋求新发展。
应以专业的纺织服装产品供需为主线,以消费需求为第一驱动力,充分发挥专业市场在产业链中的规模集聚效应和灵活应变能力,打造平台型市场。
应通过渠道赋能,推动传统模式变革;通过商户赋能,深挖供应链价值;全面推动产业链各环节的有效对接,全方位协调产业链各环节的资源配置。
最终,将平台市场打造成提升产业链效率的产业中枢、精准匹配产业资源的信息中台、助力中小企业成长的孵化基地,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来源:纺织网